其他

2017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 | 面对老师的不公,孩子要不要反抗

2017-11-21 千寻 博雅小学堂




这短短25分钟,足以让你返璞归真,当看到孩子们真真实实地保护着最重要的东西时,能为他们动容。





文 | 千寻

《校合唱团的秘密》是一部由Kristóf Deák导演,Zsófia Szamosi、Dorka Hais等主演的真人短片。2017年2月27日,该短片荣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。

 

观影范围:8岁以上孩子、成人


时长30分钟不到,故事格局精巧别致,这部穿插着音乐元素的儿童题材电影,刚刚拿下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,而且,一上映就引发了众多媒体几乎是一边倒的赞叹。

 

《纽约时报》:我最喜欢的一个反对不公正和腐败权威的比喻。


《芝加哥太阳报》:它得出了一个结果,那么伟大,让我几乎跳起来和欢呼。


creenpicks.com网站:精巧的指导,用唱歌提醒我们,单一的声音能够单独启动革命。

……

 

在掰这部很牛的短片之前,我想先给大家讲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儿,它和影片内容很相似,我们姑且叫它“一个小学生的秘密”。


我的小侄女是某小学三年级学生。她们学校要参加一个合唱比赛,老师就在每个年级选几个人组成一个合唱团,小侄女有幸成为其中一员。因为喜欢唱歌,小侄女平日训练很卖力,有时候排练结束,嗓子都哑了。合唱比赛那天特兴奋,穿得整整齐齐,还偷偷抹了点妈妈的口红。


当天来演出的,还有其它好多小学。人家的合唱团穿戴也很漂亮,每个人都化了妆,台风也整齐,关键是唱得很好。小侄女当时就想,恐怕没希望了。


既紧张又惶恐地上了台,音乐响起,大家露出了甜美的笑容,准备开唱。唱着唱着,小侄女感觉伴奏不对劲啊,仔细一听,发现放的明明就是原声带!


主持人宣布成绩的时候,听到九点九分,合唱团的人都开心得跳了起来,只有发现了伴奏秘密的小侄女不想说话,她只感到既羞耻又气愤。


回家后,小丫头正气凛然地跟她妈说:“这不公平!我要把这个秘密告诉所有人!”


她妈吓得不轻,告诉所有人这个秘密,说得轻巧,之后呢?之后老师和学校会怎么对待你?裁判会听不出原声带?人家都没说什么,说明这事早有安排。你去揭穿,对抗的可不是某一个人的力量,获得了荣誉的同学还不见得支持你。


但同时,她妈也很纠结。因为,她觉得女儿的说法其实没错。


可是,该怎么告诉她成人世界里那些规则呢?难道,要对孩子说:“你们只是学校展示教学风采的产品,至于是不是真唱,站在成年人的利益立场看,这并不是最重要的。”


如果换成你,遇到这样的事,会给孩子怎样的建议?


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很烧脑,接下来,就让我们透过《校合唱团的秘密》,看看同样的问题,孩子是怎么解决的。


索菲跟随家人来到一个新的城市,第一次参观新学校,就被曼妙的歌声吸引,更重要的是被校长亲切的话所打动,“那是我们学校的合唱团,我们很有名,会参加大赛赢取奖项,并且,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合唱团,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。”



然后,索菲如愿加入了校合唱团,还结识了新伙伴——仗义的丽萨,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。



这样的美好没有持续多久,第一次参加合唱团排练,索菲就被音乐老师留了下来,被叮嘱:以后,你只能像其他人一样动嘴,但不能唱出声。


索菲惊诧地问:为什么?


老师回答:你的水平不佳,如果唱出声音就会影响整体成绩,我们这个合唱队一直以来都是全国最好的,如果不出意外,今年的比赛将以冠军身份前往瑞典。


索菲想反抗,老师立即摆出了“我都是为你好”的样子,反问:你也不愿意别人知道你唱得不好吧?


这样一来,事情变得微妙了。


原本是剥夺你的权利,现在巧妙地转化成了对你的体贴和照顾,既让你保有颜面,又让集体不至于因你失分。作为剥夺者的老师应该承担的心理压力一下子转移到了索菲身上,在看似温和又不容置疑的目光注视下,索菲只能默默接受。



从这天开始,索菲不得不独自怀揣秘密,默默消化耻辱。她因此闷闷不乐,和小姐妹丽莎在一起的时候显得心事重重。这些变化,都被丽莎看在眼里。终于,某一天,在丽莎的鼓励下,索菲鼓足勇气说出了秘密。


但这还不是秘密的全部。


很快,更大的秘密被丽莎发现——校合唱团竟然还有六位小伙伴和索菲一样,都是只张嘴不出声!也许是因为丽萨拥有天籁般声音的实力让她任性,或者是生来的倔强给了她勇气,丽莎和索菲不一样,她选择了当众揭穿秘密。



然而,跟丽莎的一声怒喊比起来,老师淡定地独白更让人震撼:


 “人生并非总是公平的。我知道你喜欢这个合唱团,大家也都喜欢,都想成为其中一员。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付出努力,让我们保持第一,甚至那些没出声的也是。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有天赋,如果只允许有天赋的人加入,那样公平吗?如果让所有人都唱,我们就永远成不了第一。有些人唱得不好,这是事实,可我想保守秘密,不想点名或让谁丢脸。这不是他们的错,但你揭穿了秘密,就是错。”



老师这番说辞,让我想到了简书上很流行的一句话:成年人只讲利弊,小孩子才分对错。


如果你用成人思维去看这段话,会觉得滴水不漏、颇有道理。学校给有天赋的孩子争取去瑞典的机会,让没有天赋的孩子有参与的机会,而不是残忍地直接淘汰。大家实现共赢,有错吗?


对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来说,这的确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优质解决方案。


但对孩子来说呢???


“没能力”和“去比赛”明明是不能划等号的,学校却为了维系一种表演性的平等,允许所有孩子都加入。这种脱离了现实的理想主义,注定会滋生出虚妄与谎言,更何况,还有利益和虚荣助燃。


成年人推崇的“利弊”,大多数时候只是欲望、虚荣的化名。而很多人却将其视为社会化的常态,早早在孩子面前构筑起一道“真理”的屏障,封堵了大多数孩子内心声音的发声诉求。


是的,孩子迟早会长大,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,做一个讲利弊的大人。但过早社会化,长成“没有初心,只讲利弊”的大人却是十分可悲的。


剧情继续往下发展。


国际比赛如期而至,合唱团的孩子们走上了舞台 ,音乐老师自信地站到他们前面,台下的数千双眼睛期待着。


丽萨握紧了索菲的手。



音乐响起,老师示意:开唱。孩子们动着嘴,无声。老师压低声音命令:唱!孩子们面无表情,动着嘴,无声。老师近乎低吼:混蛋们,唱呀!孩子们瞪着她,动着嘴,无声。



原来,孩子们约好了在比赛时,所有人团结一致全部“默唱”。


突然之间,煞有介事指挥的老师,被这种“沉默”衬托得荒诞又不堪。孩子们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宣告,到底是谁设计了谎言。相比之前那些被布置过,安排过,虚假的团结,这是一种真正的团结,这无声的抗议比高声叫嚷的口号更加振聋发聩。


结尾处,老师愤然离开舞台。这时候,孩子们相视一笑,天使般的歌声从丽萨、从孩子们的口中传出……


这一幕,就像是一个充满了讽刺意味的隐喻:当成人缺位时,孩子才表达出真实的自我。


孩子的思维和成人世界规则的冲突,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“维特式烦恼”。这也是我在适影范围中推荐8岁以上孩子观看的原因,一个8岁以上的孩子,多多少少都已经遭遇或者正在遭遇心智与现实之间的碰撞。


这些碰撞,可能是合唱团里张嘴却不发声的伙伴,也可能是家庭条件优越被老师照顾的同学,还可能是被内定的比赛名额……


利弊还是对错?是一个艰难的选择。


就像短片里的孩子,他们面临的困惑是:该用退出合唱团的形式来反抗?还是为了留在合唱团、如老师授意的悄无声息的适应它?


我很喜欢导演给出的最终答案。


孩子们选择了暂时的妥协,却在最后用无声的反抗给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。我觉得,这也是上给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课,它促使我们去思考:该不该用成人的游戏规则去引导孩子?


有些家长支持跟孩子讲校园政治、讲社会潜规则,觉得这样孩子长大后能更快适应社会,甚至把成人规则的灌输美化为“情商养成记”。


我非常明确地反对这种认知。


用作家廖一梅的话说,“巧妙地度过一生有何意义?不过是辗转腾挪的生存技巧,技巧越高辗转腾挪越好就离真相和本质越远。”


长期以来,我们太爱钻研“术”,少有人在乎“道”。只可惜,只讲“术”不讲“道”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。有意思的是,大人自以为精妙的“利弊”往往是“术”,反倒是孩子看似愚钝的“对错”更接近“道”。


正如Kristóf Deák导演在颁奖典礼上所说:


唯一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人,是孩子。


愿这短短25分钟,足以让你返璞归真,当看到孩子们真真实实地保护着最重要的东西时,能为他们动容。


观影地址:

http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9469937


本文转载自“东西儿童教育”(eastwest_edu)




《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》

《说给儿童的世界历史》

给5岁以上儿童

最好的历史启蒙广播剧


最好的剧本

最好的音乐

最好的配音

由台湾小鲁出版社精心打造 

影响了两岸几代人


大陆目前唯一正版

就在博雅小学堂



点击原文,立即购买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